|
EN
|
EN
EN
  •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cn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线留言×
点击切换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2015国际(河南)新药研发论坛与技术转移对接会

2015-05-18
|
访问量:

会议简介

继2014国际(河南)新药研发论坛及技术转移对接会(2014,5,中国郑州)取得巨大成功后,第二届国际(河南)新药研发论坛及技术转移对接会将于2015年6月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科技与市场。

会议主办方将在保持并适当扩大上一届会议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会议报告人的邀请范围,争取将新药研发领域全世界范围内有名望的专家汇集到郑州。包括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及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英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林国强教授;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教授;前默沙东全球研发副总裁,现美国安进公司全球研发副总裁张明强博士;前美国默克资深科学家,全球十大药物之一Januvia的发明人杜萨普?金博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美国化学会亚瑟?科普学者奖获得者Jon Ellman教授等,以及其它多名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药物研发企业的科学家将出席会议。

会议的研讨范围除了包括化学,生物等科研领域,还将扩展到知识产权,商业运作等新药研发相关领域。我们希望能为会议参加者提供一个新药研发领域,包括科研和商业的全面的交流和研讨平台。通过会议,与会者将会对如何发现新药,以及新药研发过程中会涉及哪些问题,包括从实验室到临床再到市场,有更好的理解。一个新药的发现需要很多人的参与,以及亿万元的投资,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就有可能在我们生活的这块伟大的土地上,发现很多重大的药物来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报告人简介


根岸英一教授简介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根岸英一教授于1958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3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6年加入普度大学赫伯特·布朗教授(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1972年担任雪城大学助理教授,展开应用于有机合成的过渡金属催化有机金属反应研究,随后于1976年晋升为雪城大学副教授,1979年应邀返回普度大学就任教授,并于1999年任该校“赫伯特·布朗”名誉教授。


根岸英一教授在金属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因其杰出的化学成就,他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荣誉,其中包括1987年J.S. Guggenheim Fellowship,1996年日本化学会奖,1998年美国化学会有机金属化学奖,1998至2001年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资深科学家研究奖,2000年英国皇家化学会Sir Edward FranklandPrize奖,2007年Yamada-Koga Prize奖,2010年美国化学会ACS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奖,2010年日本文化勋章,以及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根岸教授目前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院士。



林国强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国强教授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师从周维善院士,1981-1982年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1986-1987年赴美国史克药业研发部和匹兹堡大学做访问科学家,1990-199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201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现任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学术委员会主任。


林国强教授主要从事昆虫信息素及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不对称催化反应、生物催化反应和药物小分子的研发,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中、英文著作3本,授权中国专利40余项、美国专利1项,PCT3项,技术转让9项。

林国强教授目前担任《中国科学:化学》和《化学学报》副主编、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ers 出版物理事和地区执行编辑、Bulletin of Korea ChemicalSociety顾问委员。

林国强教授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7年和2013年二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2014年度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成就奖”。



张明强博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美国安进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明强博士曾任美国默沙东公司全球研发副总裁、亚太区研发总裁,现任安进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法人; 美国安进公司负责亚洲研发业务的研发副总裁,同时兼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研发执委会主席以及福建省政府生物医药产业顾问团团长。


张明强博士从事新药研发20多年,在中枢神经、肿瘤、炎症和病毒等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中,多有建树,已发表/发明100多篇论文/专利。他领导开发和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全球首创肌松药拮抗剂Sugammadex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成功上市, 年销售约3亿美元。

张明强博士是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全英华人生命科学院院士并担任欧洲药物化学联合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MedChemComm杂志副主编。他是2007年英国皇家化学会“莫肯-坎贝尔”纪念大奖得主,也是2008年苏格兰“尼科舍斯”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得者。

在加入安进公司之前,张博士曾任美国默沙东公司全球研发副总裁、亚太区研发总裁。帮助公司建立了跨国药企在中国最大的研发中心“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并担任创始董事总经理、法人。张博士还创建过研发型企业,其中致力于抗病毒新药研发的ViroChem公司于2009年以3亿8千万美元为美国Vertex公司所兼并。



王印祥博士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

贝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印祥博士是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贝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2003年王印祥博士回国创建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同年筹建北京新药研发中心,主持完成了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的相关工作,它是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化学药1.1类),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及“863国家重大新药专项”。



常俊标教授

郑州大学教授、副校长

常俊标教授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198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10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1997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998年在美国Georgia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开始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2002年在美国Novartis基金研究所做访问科学家,2006年5月至今任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常俊标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乙肝、艾滋病),先后主持完成8项国家、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1项美国NIH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常俊标教授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专利19项。所研究开发的抗艾滋病病一类新药FNC已成功转让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



曹国庆博士

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研发副总经理

曹国庆博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5 -1999年曹博士在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Michael Brown,Joseph Goldstein博士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elen Hobbs教授从事胆固醇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研究。1999年加入美国礼来公司,领导研究开发了多个临床前化合物,包括正在三期临床试验的新一代心血管脂代谢药物evacetrapib。从事新药研发逾14年之久,具有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和心得,已在国外杂志发表文章逾七十篇,国际会议和大学演讲报告三十余次。


曹国庆博士曾研究开发4个临床前化合物.,其中脂蛋白代谢和心血管药物evacetrapib为三期临床研究。

曹国庆博士现任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研发副总经理,国家第八批“千人计划”专家。主要负责恒瑞创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自加盟恒瑞,曹国庆博士负责恒瑞多个研究所的靶标选择与立项,参加领导项目的先导化合物生成与优化,领导蛋白质与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开发和帮助海内外项目引进,将恒瑞创新药研发带上一个新台阶。



吉姆巴维克博士

ChemTract有限公司董事长

巴维克博士是ChemTract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默克公司前高级科学主任。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博士研究。巴维克博士是在有机,药用和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发现和科学计划管理方面的著名专家。他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横跨消炎,心血管,代谢,炎症和血栓形成等疾病领域。他领导的超过30人的团队进行高度协作的攻关,并多次同跨学科项目团队合作把临床候选化合物推进到临床二期。他对定量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体外和体内的药理学和毒理学,药物代谢相关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巴维克博士最显著的成就是发现Cancidas?-GS抑制剂治疗严重真菌感染,为默克公司产生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在默克公司几十年来,他引导的团队在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血栓形成的疾病等领域共进行超过20个项目的研究,并发现了12个临床候选化合物,其中有5个进入了临床,一个成为上市的药品Cancidas ?。他获得超过50个奖项,包括2006年美国化学学会化学英雄奖。




王社义博士

诺华制药大中国区质量负责人、执行总监

王社义博士于南开大学和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若歌大学(Rutgers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他有近15年在美国从事药品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先后服务于美国的辉瑞、PurduePharma、诺华等制药公司, 曾任美国诺华制药公司质量部总监。2008年,受诺华总部委派,王社义博士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制药厂质量部总监、运营总监。现任诺华制药大中国区质量负责人、执行总监。


王社义博士参与了中国新版GMP2010的修订讨论。作为编委之一,参与了由CFDA认证中心组织的《药品GMP指南》编写工作。作为教员之一,王社义博士参加了由CFDA主办诺华协办的“国家药监局GMP检查员高级培训班”、由CFDA认证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举办的GMP培训班、以及CFDA认证中心和一些省药监局举办的GMP检查员培训班。王社义博士还是北京大学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项目的特邀演讲嘉宾和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汪俊博士
上海美迪西生物学部副总裁

上海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汪俊博士本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于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生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药理系-助教授(Dallas, Texas)、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Molecumetics 生物技术公司-生物部负责人、美国华盛顿大学病理系-副教授、美国默沙东公司-课题Champion(New Jersey)。汪俊博士长期从事基于药物作用靶点的新抗生素开发,细胞信号传导及抗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糖尿病及抗肥胖症的创新药物研制。在日本留学及合作期间汪俊博士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开发了第一代肿瘤放射增敏剂,引起不小的轰动。在美国默沙东工作期间,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平板霉素及平板素。此项成果先后发表在2006年 Nature和2007 年PNAS上。 文章发表后在美国乃至全球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先后被Cell、Nature、Nature Reviews等杂志专门点评,并被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国际上掀起了平板霉素和平板素的研发热潮。汪博士因出色的研究业绩多次荣获国际奖学金和科学贡献奖;多次受邀于剑桥大学、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等多所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做专题报告;并担任五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及多个期刊的审稿人。2008年汪俊博士应邀回到祖国,加入了CRO公司的高管团队,在国内继续领导新的团队从事新药的前沿研究。




乔纳森.埃尔曼教授

耶鲁大学教授、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埃尔曼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在2010年加入耶鲁大学之前,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担任教职18年并于1999年获得教授职位。


埃尔曼教授现在担任耶鲁大学化学尤金·希金斯讲座教授和药理学教授,同时任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药物分子与活性天然产物分子合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作为该领域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专家,他的主要成就包括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胺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和碳-氢键的功能化。

由于埃尔曼教授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他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包括十几项重要奖项在内的大量奖项,同时担任多家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其中包括:化学与生物、有机与生物分子化学、欧洲有机化学杂志和高等合成催化等。埃尔曼教授是Argonaut、Ardelyx、 Symyx 和 Versicor等公司的科学委员会成员,也是Sunesis制药公司的创立者之一。



杜萨普金博士

韩国Kainos药物公司副总裁

金博士是在韩国KAINOS医药公司负责研究的副总裁。他从师美国匹兹堡大学有机化学教授丹尼斯?柯伦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中西浩教授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他于1990年8月作为高级研究化学家加入了默克公司,在参与的各种研究项目中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并有“魔术手”的美誉。在自己19年的职业生涯金博士为默克做出的最显著的贡献是发明了JANUVIATM,第一个治疗糖尿病的DPP-4酶抑制剂。JANUVIATM结合JANUMET在2012年为默克公司带来57 亿美元的营收。此外,他还为DPP-4酶抑制剂课题贡献了另外两个临床前化合物。因为他的成功,他被晋升为SeniorInvestigator。 2009年8月,他加入了设在韩国首尔的KAINOS医药公司并负责组建药物化学研究实验室。他目前领导化学团队研究糖尿病/肥胖项目( DGAT- 1)和糖尿病项目。




游书力博士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游书力博士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戴立信院士),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至2006年在美国Novartis基金会基因组研究所担任首席研究员,2006年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获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现任有机所研究员,课题组长,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游书力博士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还获Thieme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10),AstraZeneca Excellence inChemistry Award (2011),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4)等荣誉。担任Chem.Soc. Rev., Chem.Commun., OBC, ACS Catal., Adv. Synth. Catal., Asian JOC等杂志国际咨委或编委,Organometallics杂志副主编。



尤启冬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药学院院长

尤启冬博士是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和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药学院院长。1978年-1982年,在原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考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生,先后与1985年和1989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起,尤启冬博士进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1994年至1995年,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1994年,被评为教授,1996年起担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2009年起担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尤启冬教授的研究领域是天然产物的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的合理设计等。




王克威教授

青岛大学教授、药学院院长

王克威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作为博士后从事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研究。1993年至1997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生理系作为博士后及研究员,从事离子通道的结构与生物物理功能方面的研究。1997年至2005年间,在美国惠氏制药公司神经科学研发部先后任高级和首席研究员并担任课题团队首席,从事离子通道靶点的鉴别、优化、先导化合物筛选以及研发治疗癫痫、疼痛和神经精神等疾病的创新药物。现任青岛大学药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带头人, 同时兼任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教授、主任,麦戈文脑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2005年回国后,王克威教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面上基金、科技部863、973、重大新药创制基金以及教育部985基金的支持,长期以来从事离子通道的神经生物学功能与创新药物研发的应用研究。在Neuron、Nature Neurosci、Nature和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章节3部和专利申请7份。自2008年起担任国际“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等杂志编委,自2011年起担任“药学学报”杂志编委和“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北京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副组委。

王克威教授先后获得2010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009国务院侨办第二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和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奖励。


张仲寅博士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

张仲寅教授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并获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并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成为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药理学和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并于2002年成为教授。2005年到现在他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罗伯特·A·哈里斯教授及系主任,同时负责领导印第安纳大学西蒙癌症中心的实验和发展治疗项目。


张教授长期从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重点放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介导的信号传递及它们在肿瘤,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和结核病的作用,以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他在国际同行评审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是国际上公认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领域的权威。张教授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包括1985年中美化学研究生项目(CGP)获得者,1997年美国Sinsheimer学者获得者,及1999年美国Irma T. Hirschl职业科学家奖获得者。


季红斌教授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

季红斌教授199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物化学系,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博士学位,2000-2007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及讲师。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受聘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任研究员。2008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2011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012年获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2013年合作申请的“肺腺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季博士长期从事肺癌发病分子机理研究,利用临床样本在基因组水平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来揭示肺癌致病基因,阐明这些基因的功能和机理,鉴定临床上肺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子靶标;还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肺癌不同亚型之间潜在的转分化并阐明肺癌转分化的分子机理,揭示肺癌转分化对治疗耐受的作用。至今在Nature、CancerCell、J Clin Oncol、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影响因子超过700,被引3000余次。


孙祖越教授
复旦大学教授
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检测中心主任


孙祖越,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检测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前列腺疾病药理毒理学、药物生殖药理毒理学研究和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主持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美国新药安全性评价技术国际合作项目》和《上海市抗前列腺疾病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20个课题;发表了以《Reversible long-term toxicity of epristeride on Beagle Dogs》为代表的论文243篇;主编了以《前列腺药理学》、《药物生殖与发育毒理学》和《实验用兔和大鼠常见畸形图谱》为代表的学术专著6部;并兼任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和认证中心(CCD)GLP认证专家之职。



赵强教授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赵强教授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7年获得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加入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博士的研究小组,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 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加入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第三研究室,从事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以及基于结构的新药发现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GPCR结构解析新技术开发与应用;2、自身免疫病、代谢性疾病中的关键GPCR的结构解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基于结构的新药开发;3、GPCR与下游分子的复合物结构研究。


赵强教授现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解析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一系列重大疾病过程中的GPCR的三维结构,以及隐藏在相关三维结构中的受体-配体识别以及作用信息。


包骏博士

珅奥基医药公司的资深副总裁兼任首席商务官

包骏博士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系,后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博士后和芝加哥大学金融专业MBA。


包骏博士现任珅奥基医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任首席商务官,同时也是董事会董事和代理首席财务官,负责公司的商务拓展合作、财务融资及企业战略的工作。包骏博士有超过20年在产研结合的综合经验,在药物研发、技术转让、许可和业务拓展、风险投资、创业和公司融资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加入珅奥基公司之前,他曾担任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全球业务拓展总监兼中国区主管,负责公司在全中国的业务发展和对外投资活动。在葛兰素史克公司之前,包骏博士任职于美国著名癌症医药公司Onyx担任企业发展和融资规划总监。他还分别任职于总部在西雅图的ICOS公司负责在肿瘤学领域内的技术许可和业务发展、西雅图的肿瘤生物医药公司Cell?Therapeutics公司和总部位于辛辛那提的跨国巨头宝洁公司担任财务经理。包骏博士发表过文章30余篇,是两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股东,他还曾经担任过百华协会的董事会董事。


王卫东博士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王卫东律师对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领域的法律服务具有丰富的经验,致力于与国际和国内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紧密合作,就基金的组成和投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且向企业家和初创企业提供在中国融资和经营的相关建议。王律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电信、传媒娱乐、生命科学、农业、教育、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此外,王律师在公司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发行及公司分营等领域亦具备相当丰富的经验,曾参与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以及香港证交所的上市项目。在公司收购领域,王律师曾代表多家财富500强公司参与收购交易,具有丰富的国际交易经验。在加入中伦律师事务所之前,王律师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并在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的芝加哥总部工作,还担任过德恒律师事务所及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

王律师曾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和美国密执安大学法学院任访问学者。王律师曾任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兼职教授。王律师拥有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同时拥有杨百翰大学法学院比较法硕士学位。王律师担任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美国公司SunnylifePharma Inc.的董事。另外,王律师还广泛参与到生命科学领域的社会活动中,是美国律师协会医疗法委员会成员,还是百华协会(全球生命科学和医疗社团组织)会员。王律师是芝加哥大学中国校友会会长,校友会医疗论坛创始人以及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常务理事。此外,王律师还是北京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发起人之一,以及美国律师协会会员,拥有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

王律师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兼并美国》(中信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翻译《律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蒙罗·H.弗里德曼,阿贝·史密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并曾发表大量关于公司法及证券法的文章。


张志民博士

强生创新商务合作全球副总裁

张志民博士为强生创新商务合作全球副总裁,负责强生三个事业部(医药部、医疗器械和诊断部、及消费品部)在亚太地区的创新商务合作及策略,并负责创新基金的关系和合作。


加入强生前,张博士是默沙东(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大中华区早期投资董事总经理,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负责美国默克在大中华区技术转让、并购及对外研发合作、联盟和合作伙伴的管理,以及风险投资。之前,张博士是美国协能基因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协能基因乃是美国生物技术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的美国科学院院士William J. Rutter博士创建并领导的私募基金、投资控股公司和生物技术孵化加速器。协能基因投资的公司囊括生物制药、基因组工程、蛋白组工程、治疗性人源单抗、电子医药、医疗管理、营养医药、疫苗、蛋白药物制造、干细胞、临床诊断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张博士负责协能基因及麾下公司的事业拓展业务以及在中国的业务。张博士曾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在中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进行咨询;曾在世界领先的并担任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法律顾问的美国美富律师事务所(Morrison & Foerster) 的Palo Alto分所任注册专利代理人;在当时全美第二大生物技术公司Chiron公司(现为诺华制药) 担任项目经理。

张志民博士在南京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在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获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其间他从师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MBA期间,张博士当选为麻省理工学院 (MIT) 全校研究生总会的财务长。他还入围全球首创的商业计划竞赛 ― 麻省理工$50K企业家商业计划大赛第12届大赛的决赛圈。

张博士曾在Cell, Nature, Neuron, an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拥有多项专利。张博士是百华协会 (BayHelix) 的创始会员和前任董事会主席和现任董事会成员。张博士还是中国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旧金山市驻华办公室以及旧金山湾区委员会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战略顾问。张博士经常应邀在生物医药、高技术等大会上演讲,并被美国和中国的多家媒体采访引述。

详情请查看网址:http://www2.hhstu.edu.cn/hnmedicine/contents/2308/53496.html

相关新闻
×
搜索验证
点击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