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新药PK:小分子药为何胜出?
据EvaluatePharma发布的《展望2022年全球处方药物市场》报告,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8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545亿美元,从而成为仅次于抗肿瘤药物和糖尿病药物的全球第三大药物市场。
从市场分析角度,生物制剂的仿制药竞争将少于小分子药物,主要是因为生物制剂的仿制难度较大,以及说服医生使用生物仿制药的难度较大,因此药企更加热衷于研发生物制剂。在RA药物领域,大量生物制剂涌现而出,如修美乐、类克、雅美罗等,但生物药昂贵的治疗费用对患者却是极大的经济负担。
“相对来说,小分子化合物的发展优势更被看好,小分子化合物将是未来RA药物发展的最重要方向,因为药物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药物安全性容易得到保障,因此将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发趋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栗占国教授坦言。
因此,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艾得辛(化学名为艾拉莫德)备受关注。作为唯一的治疗RA的小分子药物,艾拉莫德定价相对便宜,符合患者的承受能力。
小分子药物的优势
在艾得辛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发布会暨艾得辛上市五周年回顾会上,艾得辛的Tranmod、MRI以及部分PANDA项目的最新研究结果发布。作为RA领域新一代的小分子药物,艾拉莫德作用于T、B淋巴细胞,可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是目前唯一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传统DMARDs药物,理论上可以促进骨重建,恢复骨骼健康。艾拉莫德治疗52周可有效抑制骨破坏,延缓影像学进展。
“艾得辛从立项到全球首上市,历经了11年的研发过程,已上市5年, 2017年2月艾拉莫德片进入国家新版医保目录。”先声药业高级顾问、艾得辛主要研发人殷晓进指出。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张奉春教授认为,小分子药物本身的优势是多靶点、药效可控,尤其是不良反应比较少,艾拉莫德应该逐渐定位为是一个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药物。此外,基础研究证明,艾拉莫德对细胞的免疫的调节有可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和阻止某些免疫的通路,因此可能扩展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干燥综合症。
实际上,除临床常用的甲氨喋呤和来福米特之外,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上市了多个类风湿领域的生物单抗药。但月均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对患者是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虽然在疗效方面有一定优势,生物药却仍长期作为二、三线用药待选。另一方面,凭借昂贵的价格优势,生物制剂类药物在RA领域的销售额得到较高增长。
影像学证据为研发开路
目前RA药物研发面临较大困难。今年4月,礼来/Incyte的RA治疗药物JAK1/JAK2双抑制剂baricitinib的上市申请被FDA拒绝,FDA要求厂家证明最佳剂量,并要求提供更多安全性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 RA的诊断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外,辅助检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影像学方面来说,核磁共振(MRI)是近几年对诊断早期类风湿比较热门的一项检查,其对诊断RA的敏感性较高。
“影像学作为辅助指标,意义非常重要,如果早期关节出现了骨质水肿或者骨侵蚀,MRI的敏感性比X线平片要高得多,对诊断早期的RA很有意义。”张奉春教授指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