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cn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药物转运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重要的功能性膜蛋白,是药物跨细胞膜转运的载体,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肇建之初,美迪西即注重打造一站式服务,致力于为客户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沟通效率进而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如今,在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同时,美迪西潜心专注的不断提升平台专业水平,以期为客户提供全面细化,更加精准深入的服务。药物转运体的研究作为美迪西细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项成熟技术可以为新药设计、提高药物靶向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CFDA《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与FDA《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草案)(Drug Interaction Studies—Study Design,Data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Dosing and Labeling Recommendations 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颁布以来,七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外排和摄入转运体(P-gp、BCRP、OATP1B1、OATP13、OAT1、OAT3和OCT2)在药代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正日益成为创新新药物研究与申报的必备研究项目。美迪西药物转运体研究团队业已建立对这些重要转运体的成熟体外研究技术。通过构建更稳定的体外细胞模型并进行更严谨的验证,美迪西将更准确、更快速的为业界同仁提供优质的转运体研究服务。
▲药物转运体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的作用
什么是药物转运体?
药物转运体是一系列存在于细胞膜表面,担当药物跨膜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的总称。它们参与药物进入生物体的吸收过程,调控药物穿越生物屏障的体内分布过程,最终介导肝脏和肾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大多数低脂溶性、小分子量的药物,其分子成分可通过单纯扩散形式透过细胞的双层磷脂膜,而脂溶性低、分子量较大的极性药物,通常以转运体为媒介实现跨细胞膜转运。
▲药物转运体的两大类型
药物转运体的种类
人体内参与药物跨膜的转运体种类众多,按跨膜转运方向可分为摄入和外排两大类。介导药物进入细胞的摄入转运体属于溶质载体蛋白(solute carrier,SLC)家族,主要包括氨基酸转运体(L-type amino transporter, LAT)、钠依赖性续发性主动转运体 (sodium dependent secondary activetransporters, SGLTs)、有机阴离子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OATs)及阳离子转运体(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 OCTs)等。外排转运体则属于ATP结合盒转运体 (ATP binding cassette, ABC) 家族,可利用水解ATP 的能量对药物及内源性物质进行转运,主要包括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s, MRPs)、乳腺癌耐药蛋白 (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 BCRP) 及胆酸盐外排泵(bile salt export pump, BSEP)等。
药物转运体的应用
转运体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动力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其功能缺失或抑制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及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现在许多药物已被证明是转运体的底物或抑制剂,如多种抗肿瘤药、抗生素、强心苷类、钙拮抗剂、HIV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涉及特异的或非特异的转运体。转运体研究对阐明药代动力学特征、药效学及毒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在药物研发早期进行药物转运体研究,可以对化合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早期预测,对于提高创新药物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迪西是较早在中国开展药物代谢动力学服务的CRO公司之一,服务领域涵盖代谢稳定性、P450酶抑制、P450酶诱导、酶表型分析、蛋白结合率、红细胞/血浆分配比、Caco-2渗透性、转运体研究、代谢产物鉴定、反应性代谢产物筛查、各种属多途径给药PK、组织分布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排泄研究、体内药物相互作用、多周期交叉BE、处方筛选等。
细化服务平台,优化研发技术,完善一站式服务,美迪西追求更卓越,更精准的临床前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CFDA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15
[2] US FDGuidance for Industry: Drug Interaction Studies—Study Design,Data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Dosing and Labeling Recommendations (Draft Guidance),2012
[3] 李聃, 盛莉, 李燕,药学学报,2014,49(7):963-970